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黑水城医药文书TK187 再考*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黑水城医药文书TK187 是俄国探险家柯兹洛夫于上个世纪初在黑水城遗址挖掘出土,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早年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黑水城文献的具体情况鲜为人

黑水城医药文书TK187 是俄国探险家柯兹洛夫于上个世纪初在黑水城遗址挖掘出土,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早年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黑水城文献的具体情况鲜为人知,但这种情况随着《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出版有了很大改观,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黑水城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中。前人工作中涉及TK187 校录的主要有:张如青《俄藏黑水城佚名古方书辑校考释》[1]以及《俄藏黑水城佚名古方书辑校考释(续)》[2](以下称“张氏”)、袁仁智《敦煌吐鲁番医药卷子校勘及其文献研究》[3](以下称“袁氏”)、孙继民《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4](以下称“孙氏”)等。笔者在校录TK187文书时,发现前人学者还留有一些待考之处,特撰此文,与诸家共同探讨。

1 文书基本情况

TK187 为抄本医方残书,存13 叶,共16 面(第3 与第4 面、第5 与第6 面、第7 与第8 面为正反两面皆有文字,其余为单面有字),每面约有18~20 列,每列11~13 字。药方起首方名、药名右侧多有朱笔勾画。文书整体破损比较严重,破损处字迹漫漶不清,各叶前后关系不详。以下按照文书编号顺序进行考证,其中涉及文书内容,皆用简体字行文;字迹残缺仍可辨出者,在【】中补出;不可辨认者,用□表示;缺文字数不定者,用表示;文书编号(16-X)与《俄藏黑水城文献》[5]出版顺序相同;文中所说列数,以古籍阅读顺序从右往左依次进行编号。

2 文书字词再考

2.1 (16-1)干张氏释为“干葛”,并进一步解释:“‘’本为‘腊’的俗字体,此借作‘葛’。”[1]袁氏认为当为“蠍”之形讹,并指出干蠍正是息风止痉之要药,符合“神仙透风丹”之功效[3]87;孙氏同张氏,并释为:“‘’通‘葛’”[4]390。

按:以上诸家分“葛”“蝎”两论。笔者认可袁氏之说,但校为“蝎”字即可,不知袁氏为何校之为更复杂的“蠍”字。首先从字形来看,为“虫”旁,按照一般书写惯例,书写者在提笔时应是想写一虫类药物,如将写草药,很难会以“虫”起笔;再从药性来看,干葛,《证类本草》卷八“葛根”条引《药性论》云:“能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主治时疾解热。”[6]干蝎,《证类本草》卷二十二“蝎”条云:“味甘辛,有毒。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涩,手足抽掣,形紧小者良。”[6]观此“神仙透风丹”方,所用药物有:地龙、草乌、白僵蚕、香白芷、川乌头、干姜、白附子、藿香叶、天南星、旋复花,诸药共行祛风止痉、散寒除湿之功,干蝎较之干葛放于此方中,更符合方义。

2.2 (16-3)苚[5]176(见图1 左第1 列) 苚,张氏照录,释为草名[1];袁氏存疑待考[3]89;孙氏照录未释[4]391。

按:苚的使用,暂不见于传世医书,因而使用此草作为药物便十分可疑。仔细观察这张残页,笔者发现第四列中第二字“上”与“苚”的上半部“艹”的写法基本一致,同时(16-9)中“已上各一字”的“上”字写法亦如此[5]182(见图1 右)。故认为“苚”或当作“上用”二字,“耳上用”于文义可通。

图1 TK187(16-3)局部与TK187(16-9)局部

2.3 (16-7)煎至□□(见图2 第4 列) 张氏录为“煎至□□止”[1];袁氏同[3]91;孙氏录为“煎至□止”[4]393。

按:据图版,笔者认为此处当作“煎至一盏”,因“盏”字下端的“皿”部分残缺,故被诸家识为“止”。“一盏”作为量词,常见于医书中,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姜附汤”:“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右合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7]31

图2 TK187(16-7)局部

2.4 (16-9)用□……滴□□□□[5]182(见图3 首至末) 张氏录为“用慈……滴入□□□”[1];袁氏录为“用……滴”[3]91;孙氏同张氏[4]394。

图3 TK187(16-9)局部(一)

按:为方便论述,现将文书中此方内容摘录如下:千金膏治诸般恶疮并痈肿方:没药、乳香、木香、轻粉,四字古老钱末,已上各一字,沥青一两,敲如头(豆?)子大小,木鳖子一个慢火内□赤色去了膜子□□□,右同拌,少入真菜油□用匀,慢火内熬,用柳枝搅之□用枝蒂根头搅□□,滴入■□□(为便于区分,此处待考字用“■”表示。)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qikandaodu/2021/0128/593.html



上一篇:辐射交联医用水凝胶的国内研究进展
下一篇:油茶果壳的综合利用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