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医药论丛》栏目设[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收稿方[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方[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征稿要[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刊物宗[05/29]
“对不起,我对社交过敏”:当代年轻人,真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当下90后年轻人中比较流行一个词——社恐,即社交恐惧。直到这个词引发超乎想象的共鸣,大家才意识到: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社恐”症状:能线上解决的事情,绝不拖
当下90后年轻人中比较流行一个词——社恐,即社交恐惧。直到这个词引发超乎想象的共鸣,大家才意识到: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社恐”症状:能线上解决的事情,绝不拖到线下;能一个人吃饭,绝不和同事坐得太近,避免没话找话的尴尬;戴上口罩,可以假装我看不见全世界……
于是人们不禁问:90后年轻人的社恐比例也太高了吧?
一个社恐青年的内心独白
“对不起,我对社交过敏”
对于社恐青年而言,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工作,下班后互不打扰似乎成了一种流行趋势。出差坐高铁时,买过道的票,这样就不用对旁边的人说“麻烦您让一让”。而遇上职场躲不开的饭局、团建简直是痛苦得不能再痛苦的经历。
许多90后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生活在小城市的父辈,跑个民生窗口都要托关系找熟人。那些功利性的人际关关系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毫无必要。
相较于一对一见面交流,他们更愿意微信文字交流或电话交流。他们喜欢宅在家里拆快递、玩游戏、点外卖。非去不可的公共社交场合,他们更希望自己成为人群中的隐形人。
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对社交过敏。
当代年轻人,真的“社恐”吗?
但是多数给自己贴“社恐”标签的90后都是“伪社恐”。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师李松蔚老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
那些在生活中自称社恐的人,多数是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下感到不适而已。
当TA跟你说自己“社恐”时,很可能TA只是单纯地不想理你。他们会用一系列“潜台词”与你礼貌地保持距离。
“改天再约”等于改到这个月的第32天;“有时间”等于这辈子基本没时间;“我不喜欢麻烦别人”等于没事少来烦我……
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我不是不喜欢聚餐,我只是单纯地不喜欢公司的饭局,给领导拍马,陪同事尬聊……
比起自来熟式的社交,他们更喜欢保持社交尺度。尽管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自来熟并无恶意,但他们仍然不喜欢无价值社交带来的麻烦。
在“社恐”青年的眼中,内心的充实与自我的感受非常重要。即便不是社恐,90后也不喜欢在人群中假装合群。
“社恐”青年的未来在哪里?
有人对此表示恐惧,不管怎么说,职场的晋升以及信息的获取要依托人脉网络,不社交,那么职场未来在哪里?对此,我觉得没必要惶恐。
以前,解决生存问题要硬着头皮上班,现在不一定。只要有一台手机,有网络,你就可以找到足不出户养活自己的机会。撰稿也好,拍短视频也罢,总有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
你还可以通过线上交友、聊天、刷网剧、玩游戏等等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线下社交的迫切度在降低。
喜欢宅、不喜欢社交,只是人个性的不同、交流方式的不同而已。只要能够养活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真的不需要刻意去修正,你自己接纳就好。
村上春树曾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道:“只要走运,在世间找到适合自己的“缝隙”,就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以上。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zonghexinwen/2021/022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