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医药论丛》栏目设[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收稿方[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方[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征稿要[05/29]
- · 《当代医药论丛》刊物宗[05/29]
HC28现象 | 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另一条发展线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叫好不叫坐”“叫坐不叫好”,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这两个标签如同魔咒一般,贴在设计师品牌和大众品牌之间。但这个魔咒被一个叫HC28的家具品牌打破了。 自2007年创立至今,
“叫好不叫坐”“叫坐不叫好”,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这两个标签如同魔咒一般,贴在设计师品牌和大众品牌之间。但这个魔咒被一个叫HC28的家具品牌打破了。
自2007年创立至今,一出生便走原创设计之路的HC28,意外地叫坐又叫好。和很多设计师家具品牌的客户主要来自设计师不同,它的客户超过八成直接来自C端。自成一派的HC28走出了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为了解锁HC28成功的密码,我们采访了HC28创始人厉建伟、社会学者殷智贤、设计之春总策展人温浩、中国设计领军人物梁志天及中国新生代设计师周宸宸,一起来解读这个行业典范的成长。
Part 1
HC28 创始人厉建伟
厉建伟喜欢在周末闲时爬野长城,“人少,路险,可以体验长城的要隘所在”。
创立HC28是为了争一口气。“在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时代,汉人尤能在崇山峻岭里构筑起那么浩大的工程,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不相信中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设计品牌家具企业?”
不跟风,走自己的路。
HC28要成为国际化的原创设计品牌。
HC28 为何能不跟风也成功?
上个世纪 80 年代,国际家具产业重组,家具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基地。当时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成长,都采取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代工与贴牌模式。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亦只能将借鉴与模仿当成主要对策。
借鉴与模仿原本无可厚非,欧洲工业革命初期的德国、二次大战后的日本都是从“模仿设计”起步的。然而遗憾的是, 大多数中国家具企业在获得巨大利润之后,就止步于此阶段。设计研发的惰性,使得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国际同行认可。
厉建伟说:“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我们都意识到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制于市场,受制于人。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在被外部打压的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相信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最终也会凤凰涅槃,那时我们更需要以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其他国家。”
按照国家科委的标准,企业应该拿出销售额中的 3%投入到研发设计中,而在 HC28 这一项投入占比达到 5%以上。除了一支二十余人的设计和研发团队,HC28 还与黑川雅之、梁志天、周宸宸等三十余位中外设计师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作机制。仅去年收到的设计提案就超过 300 份,而这个数字今年还会刷新。
“在300多份提案中,选出有设计新意且有市场潜力的方案,然后打样和生产,这就是我们每天干的事儿。这是HC28能一直保持稳定的新品产出能力的直接原因,这也是HC28的产品能让设计师愿意推荐、消费者乐意埋单的根本原因。”
不跟风,意味着要承受什么?
在成立HC28之前,厉建伟有多年代理国际品牌的经验,加上海外的留学背景,无论是知识结构、能力资源,他都占尽优势。然而正是因为起点太“高”,自成立伊始就选择了原创设计之路,HC28经历了艰难的初创期。
贴牌代工者只需解决产品外观造型问题,通过设计模仿行为解决消费者购买时的不确定因素;跟风设计者只需解决眼前的市场需求,通过流量的打法获取一时的利润;而原创设计者需要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原创设计”是将产品设计与市场经营相结合,实现消费需求、市场竞争、经济博弈等的综合手段。既不能太贴合当前的市场,沦为跟风的商品,也不能太贴近艺术品的范畴,与消费者产生隔阂。能否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成功的关键,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C28用了十年摸索。
用十年,梳理出三种关系!
第一种关系,设计品牌与设计师的关系。
这其中又分为三个维度:
①品牌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时可以把需求清晰地表达给设计师,而不是任凭设计师天马行空做设计;
②品牌所甄选出的设计师,是要在设计语境上与品牌有“共同语言”的;
③品牌能够在工艺、材料以及审美等多方面为设计师赋能,共创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第二种关系,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产品设计不仅仅是有创意即可,同时要适合市场,不具备市场潜力的设计无法生存。品牌要懂得如何把控市场需求,挑选并生产能够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设计。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zonghexinwen/2021/0414/973.html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