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21诗教论坛在京举办 学者吁发挥诗歌当代教化功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由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的“溯源风雅再启弦歌2021诗教论坛”15日在京举行,来自儒学、诗学及吟诵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由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的“溯源风雅再启弦歌2021诗教论坛”15日在京举行,来自儒学、诗学及吟诵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

  中国是诗之国度,拥有悠久的诗歌创作、阅读、欣赏历史,诗对于人们的生活、心灵塑造以及整个民族精神的涵育、中华文化的发展绵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际儒联副会长兼任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张践指出,尤其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学术传统,形成了以诗来抒发、化导、提升心灵,增加生活之美,畅达美化人际以及了解社会人心、改善社会治理等种种目标的“诗教”,诗教与礼教、乐教共同成为中华文化“六经”“六艺”传统的纲要,化民成俗,育才济世。

  他坦言,由于种种原因,诗教的传统已经淡漠,人们对诗的认知与研究也基本限于文学领域,这既不符合历史文化传统,也不足以深刻充分地认知诗及其功能,更难谈到“诗教”。在今天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下,提倡并推行诗教,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这也是举办2021诗教论坛的初衷,深入研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普及工作,期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中华文化的当代弘扬,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六经”当中《诗经》为先,六艺当中,也离不开诗。因此,在山西大学国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毓庆看来,《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绝非“诗歌总集”这样的定位。它是“诗”,也是“经”。“诗”是本质,“经”则是历史与社会所赋予的文化角色。《诗经》承载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及其感化人心、化民易俗的功能,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底色的形成,在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厦中都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则认为:“诗教对人的启蒙教育、文化底蕴熏陶、审美造诣形成等诸多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中小学校是诗教氛围最集中的地方,重视诗教文化的建设,陶冶性情,传承中华文化,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马银琴指出,诗歌的最高境界——“温柔敦厚而不愚”。“温柔敦厚而不愚”的追求,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文化內涵:一方面,“依违讽谏”的文化传统造就了《诗》温柔敦厚、平和內敛的精神风格,“发乎情,止乎礼义”,情感的抒发始终在礼义的有效节制之下,不容易出现极端化的情绪表达,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抒情机制与审美风尚。另一方面,“不愚”的要求又使人能够在温柔敦厚的追求中不放弃对基本原则的坚守,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过程中察微知著、明辨是非。因此,只有真正领悟《诗》之讽谏精神的人,才能够在秉持温柔敦厚之旨时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成就“不愚”的理想境界。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奉真更是从当代角度为“诗教”的重构给与建议:诗教传统的价值在于诗歌对国民人格的培养,在于诗歌对全体国民家国情怀的培育上。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继承“思无邪”“温柔敦厚”等优秀传统诗教精神,着重突出诗歌的审美价值,不仅将“诗教”确定为大中小学教育的内容,还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倡导全社会举办各种诗歌活动,进入当代生活,构建当代的诗教文化。

  据悉,本次论坛除大会发言外,还设有诗教探源、诗学阐微、现代诗教、再启弦歌四个分论坛,从诗教各个重要方面研讨相关问题。(完)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zonghexinwen/2021/0517/1188.html



上一篇:历史名人如何赋能当代旅游?
下一篇:当代杂技剧《化·蝶》| 像祝小姐一样追求先锋与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