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贺伟国/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名家中堂楹联作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堂书画是自唐宋最为重要的家居场景应用样式,在中国传统家居的布局中,厅堂是最为讲究,最为用心的地方,中堂一般以大幅的竖幅字画悬挂在厅堂正中,两边配以与字画内容相关

中堂书画是自唐宋最为重要的家居场景应用样式,在中国传统家居的布局中,厅堂是最为讲究,最为用心的地方,中堂一般以大幅的竖幅字画悬挂在厅堂正中,两边配以与字画内容相关联的书法楹联,谓之中堂,正是取义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正平和、堂堂正正的精神文化追求。

中堂、楹联的内容,或寄情明心、或励人立志,或祈福祝愿,或寄意祥瑞,端正明洁地悬挂于厅堂中央,代表着国人对自然、对传统的崇敬,对礼教的遵循,对自我修为的规戒,对家国情怀的诠释和传袭。在这样的清雅之境中酌酒吟诗,品茗清谈,沉浸于传统文化精粹之中,自是让人神清气正,胸怀高朗。可以说,中堂画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精神坐标,其登堂入室、喜闻乐见的形式代表主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彰显了悬挂者的品位和修养,也体现出创作者书画兼修的综合素质。

展览地点:北京?观复美术馆

展览日期:2021年6月8—12日

京海墨韵名家

贺伟国,京海墨韵名家。字逊之,号繁荫,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诗人、书法家从艺五十余载。祖籍湖北蒲圻(今属湖南临湘),1943年生于北京诗画世家,曾伯祖父贺寿慈为清工部尚书,书法家,祖父贺良朴(履之)为近代中国画名家,是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画家。幼承家训,嗜爱丹青、家学渊源,五十年代末拜师秦仲文、惠孝同研习山水画。主工山水画,兼善书法、诗词、篆刻,追求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境界。是一位诗、书、画印兼备的艺术家。

序 言

贺伟国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为书画世家,具有诗书画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在艺术的道路上矻矻穷年,不舍追求,加上学养深厚,功底扎实,在诗书画等方面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伟国先生在山水画艺术方面尤多着力,多年来,遍访五洲,手不释笔,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作为深具爱国情怀的艺术家,他流连荆巫,眷顾庐衡,泰岱华岳,丽江太行,俯拾剪取,都入画图。他的绘画艺术深得画理,曲尽其态,绘峰峦岩岫之形神,立祖国河山之大传,其艺术风神,足堪楷模。

贺伟国先生山水画颇得虚实相生之妙,亦多生活蒙养。古人论画山水,有所谓“得山川真正灵秀之气”(华琳《南宗抉秘》)的说法。这就是说,山水画的艺术要旨,在丘壑之外,更需气韵周流,得山川之精神。伟国先生山水画给人的印象,虽然形抱幽岩,万仞千重,但能于丘壑之中,穿插变换,气息婉转,构图空灵,非那种堆砌成篇之作。当代山水画其弊之一,即在太满太实,层层叠叠,虽显造型功底,却无灵秀之气,多板滞可厌。伟国先生山水画则始终坚持中国画“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在重视“实景” “真境”的同时,又能得“空景”及“神景”之妙,尤在画云水上,颇臻其技,殊为难得。山形树影,有开合散结,易得其实;云水雾气,常飘荡游移,易得其虚。画家善画云水者,古今皆不多见。

贺伟国先生作品

贺伟国先生山水画笔墨有其独特审美品格。他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新传统,并加以发挥,学有所得,创造凝练,终成一家之面貌。山水画笔墨之传统,有追慕松秀简老之所谓南派,亦有力求坚劲沉雄之所谓北派。晚清北京画坛以四王为师,力主南宗,至民初已广为诟病。北京画坛诸家在“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主旨下,将一切优秀传统笔墨技法都融成一炉,有所创造,形成了其自身特点,这可以称之为中国画发展的新传统。伟国先生的笔墨主要从这一新传统中脱出,学不泥古,弥合南北,时见新意。其画中近景中景,用笔多见其松秀,以披麻皴为主,辅以小斧劈;中景及部分远景用线则较为劲利,辅以薄染,于清爽之中见绵厚。用墨则随笔而到,惜墨如金,虽时见渲染,然不故作混沌,画面因之亦清新明亮。

(节选自邵军《写在贺伟国名山大川系列暨贺氏五代诗书画展前》)

作品欣赏

贺伟国先生作品

贺伟国先生作品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zonghexinwen/2021/0518/1190.html



上一篇:当代杂技剧《化·蝶》| 像祝小姐一样追求先锋与
下一篇:当代散文|怀念童年冬日读书的那份快乐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